现在我们说到茅台,大都以“国酒”“中国**名酒的”之称。
茅台酒历史悠久,从考古出土文物分析,可认定在商周时期就有了酿酒业,然茅台酒酿造法始于何时,尚没有完整确切的考证资料。
据传,远古时赤水河的土著居民——濮人,已善于酿酒,时间上比杜康还早。而更为确切的是:《史记》记载,在汉朝,仁怀已有了“枸酱酒”,可以说是茅台酒的雏形。
至唐、宋朝,仁怀已成酒乡,酿酒之风遍及民间。茅台酿制的优质大曲酒“风曲法酒”盛行于市。宋人张能臣的《酒名记》,以此酒质量佳美而载入酒史。到清朝,茅台酒业兴旺,有“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,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”及“仁怀城西茅台村酿酒全省称优先”的记载。茅台烧、茅台春、茅台烧春、茅春等酒名声鹊起。
贵州茅台酒在清代兴旺起来,这与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开修赤水河航运,茅台镇成为川盐运黔东南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。到清嘉庆、道光年间,酿造酒的烧房已发展到数十家。据黄植青《自流井李友堂由发韧到衰亡》一文,富顺、荣县大盐商“李四友堂”由陕西商人田、刘二姓在仁怀所设“协兴隆”盐号就有子号70余处,分布在仁怀至贵阳的各州县。由于盐业的兴隆,茅台地区,商贾云集,民夫川流不息,对酒的需求与是俱增,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,当时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已成熟。
近代国酒茅台因产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而得名,茅台酒因当地的水质、土壤、气候、微生物的特定条件,尤其是独特的制作工艺,制成了香而不酽,酒后味长,空杯留香,持久舒适,而成为上等酒,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,一举名扬天下。